[音樂]牛刀小試:Suno AI Pro V5 搭配 Cubase Pro 的音樂製作



  大家好,小弟很久很久沒有在部落格寫文章了。從小學開始製作MIDI,大學接觸Audio製作(依序使用了Cakewalk, Sonar, Reason, Cubase等DAW),出社會以後好幾年,也請兩位音樂老師教作曲編曲兩年多來的現在,小弟也累積了足夠的知識可以跟大家好好分享。然而,現在我們要面對的,是橫空出世的Suno AI,而現今也出到V5版本了。高品質的音樂輸出,簡單的操作方式,很是吸引小弟,因此上個月,小弟也從AI音樂反面陣營正式加入共同創作的行列嘍~ 

   這次要介紹的,跟一般在網路上看到的Suno AI V5介紹,會有點不同。在Youtube上壓倒性介紹的是,歌詞欄位的Prompt要怎麼下,有什麼特別的Prompt下了會有什麼效果。當然,這對於詞曲創作人來說非常重要。但是因為小弟大部分做的是純音樂(例如遊戲配樂、影片配樂),根本沒有什麼歌詞,也沒有唱腔要唱得熱烈、唱得有氣音之類的。小弟要介紹的是,要怎麼下咒,AI配樂才會跟自己想得差不多,而不是AI隨便產了一坨不是自己要的音樂,然後又沒辦法編輯。 





方法一:用Cubase Pro傳統編曲法產出90%內容,讓Suno AI生成剩下的10%,再用Cubase Pro做剪貼融合 


   這個做法,小弟有在BK-MOD官網部落格(連結在此)裏面大致介紹過,但沒有詳細講它是怎麼做的。小弟有提到,因為自己不會彈吉他,但是有些吉他Riff或是Lick真的很帥很想要,所以就用了Suno AI來做補足。先用傳統編曲法產出90%內容,只差吉他沒有編進去,然後把整個音檔丟到Suno AI Studio(線上編輯器),選擇"Guitar"、"Recreate",關鍵字先後下了"Acoustic Guitar"跟"Electric Guitar",並加入"Pure"、"No percussion"等關鍵字避免AI加入打擊樂或是不必要的其他樂器,Weirdness等數值適當調配(自行測試會比較有感覺這些拉霸會影響什麼,不贅述),最後便分別生成兩軌木吉他的音軌,還有兩軌電吉他的音軌。 

   雖然這樣就有吉他音軌可以加到原本的曲子,可是,有時候AI會產生不想要的和弦外音或是奇怪的律動,這時候,用Cubase Pro做剪貼融合就派上用場了。把吉他音軌拉到Cubase Pro,因為自動生成的吉他幾乎都是Double Track(左右聲道內容各不相同),所以透過傳統DAW剪貼想要的片段、剪貼想要的左右聲道內容,1.5分鐘的曲子,花個半小時以內就可以剪貼完成,不難。如果內容不滿意,或覺得不夠多,再用AI生成音軌、用傳統DAW剪貼就有了。 

   這個做法有個極佳的好處。因為90%的傳統製作,是可以微調的,想要改什麼樂句、配器,都還可調;AI生成就比較像骰骰子,所以木吉他跟電吉他這幾軌比較動不了,除了用時間軸剪貼來排除不想加入的奇怪聲響,也沒有太多可動的地方。90%可動,10%不可動,製作彈性依舊非常高,也可以搭配後續的傳統混音、母帶,不會被靠北音軌動不了。雖然製作時間會久很多,但依然推薦。 



 方法二:用Cubase Pro傳統編曲法產出100%內容,讓Suno AI生成變奏曲或是不同風格的曲子 


   方法主要針對想要做多個不同風格的遊戲配樂。也就是,如果想要幾乎一樣的主旋律、差不多的和弦進行、不太一樣的律動,並且大量生產不同曲風的音樂,那這個方法絕對非常適合喔。當然,一開始要準備好用Cubase Pro作曲編曲100%完成的曲子。因為要變奏或是產生不同風格,樂句設計可以不用太複雜、或是用太多不同的教會調式,這樣AI會很難產不同風格。 

   把完成的原汁原味版音樂丟進Suno AI,選擇想要的器樂、"Recreate",關鍵字下你所想要的風格,或是想要出現什麼特色的樂器。例如"SlapBass, Funk",或是"Orchestra, Nature",或是"FX, Alien, Deadzone".....等等,這些都可以去上網查查看該風格相對應的名稱,或是使用什麼配器,甚至你要用在什麼場景的感覺,都可以加入Prompt。Weirdness等數值適當調配,自己玩玩看,不贅述。 

   這個做法有個優點是,可以用一首標準音樂來大量量產不同風格的配樂。但是因為生成的音檔就是一坨,很難後製,混音、母帶之類的就放棄吧。別想著可以把它分軌(STEM),效果真的很糟糕,下面有敘述。



方法三:用Cubase Pro錄製清唱(至少有大致的主旋律、和弦進行、律動),讓Suno AI生成一樣"感覺"的曲子

  這個方法主要是透過清唱的主旋律、和弦進行、律動,來盡可能固定Suno AI所創建的音檔。小弟至少嘗試用這個方法做了兩三首的曲子。首先打開Cubase Pro,用哼唱的方式錄製數軌的音軌,包含一軌主旋律、兩三軌模擬其他樂器的和弦、一軌決定主要律動的B-Box(大概就好)。經過思考、錄製、剪輯、編排,變成一首用哼唱產生的草稿曲,然後輸出成音檔

   把輸出的音檔匯入Suno AI,選擇"Song"、"Recreate",關鍵字下你所想像應該要有的風格,或是想要出現什麼特色的樂器。跟方法二有點像,但這邊畢竟沒有基礎的參考曲,只有哼唱,所以盡可能符合大腦中想像的原始風格是最好的。Weirdness等數值一樣適當調配,不贅述。輸出之後聽聽看,是不是跟想像中的一樣?有沒有走音或和弦跟想像不一樣的地方?有的話,通常是因為哼唱走音了,或是和弦進行與主旋律搭不在一起,這時候回去Cubase Pro用內建調整人聲用的功能(類似Melodyne)把音準調準(也可以一開始就一一調準以省略這個步驟),或是重新錄製比較和的和弦配置,又或是重錄改善主旋律,都有助於創建更好的草稿曲,Suno AI生成的歌曲才會更接近你所想的樣子喔。 

   其中一首小弟所製作的曲子"第一頭目",便是先哼唱製作草稿曲,把草稿曲丟進Suno AI,請它重製生成 1.有電吉他與管弦樂的音檔 2.史萊姆般的方波Bass音檔 3.有怪獸吼叫的FX音檔。生成完後,確認彼此之間可以融合,最後用Suno AI Studio融合並輸出(這邊沒有用Cubase Pro做融合,純粹只是因為剪貼成分不高,不需要勞師動眾)。



問題:為什麼堅持不使用STEM(AI分軌)技術,把AI產出的一坨內容做分軌,再去細節製作?

  事實上,因為AI生成的音檔是一整坨的,跟一般市面上的曲子一樣。使用AI分軌只是"大概"把歌曲分軌成主旋律、各種樂器的音軌,但是是有其極限的。仔細聽AI分軌以後的單一音軌,或是拿去編曲軟體看音軌的聲紋,常常會發現,要不是缺了一些音,要不是突然到撥放一半就突然沒有相關音符,要不是聽起來"破破"的。這是因為,編曲混音後的曲子是非常複雜的,不是把相關聲紋採集出來就可以變成原汁原味的音軌。 

   舉個現實中會常使用的混音技術"Side chain",使用之後,會讓大鼓敲下去的那一刻,音軌會變小聲,整體聽起來音量會忽大忽小。如果把完整製作完的音樂去做AI分軌,便會發現例如分出的Bass音軌音量會忽大忽小,甚至有時候聽不到,你可能會懷疑AI分軌功能壞了,但其實這本來就是實際製作音樂的一個環節。其他還有很多因素,可以讓這些音軌"變形"、"聽起來不是原本的樂器",如果還是用一樣的AI分軌,最後只會得到一堆沒辦法再製的內容。簡單來說,你拿這些破破的音軌給編曲老師、混音老師,他們只會搖頭說不接你的案子,或要花更高的價格以完全重製。 

   你也許會說,那我拿這些音軌再次丟到Suno AI去編制曲子,不就得了。可以這樣做,但是AI生成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,過程會產生更多你不想要的音符、和弦、首尾片段、創意片段,想要把這些片段再剪貼成一首完整的曲子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 




   有鑑於音樂AI的發展,很多一般人往往會想著,「Suno已經有能力可以取代現在的音樂製作人了」、「啊,音樂製作人要失業了」。雖然事實是,雖然做音樂門檻感覺變低了,但會想做音樂、深入學習的人,其實還是占少數,大部分仍然是以吃瓜民眾居多。再者,個人覺得音樂AI(也包含許多其他AI)並不是縮減專業門檻的一把刀。因為小弟慢慢發現,音樂鑑賞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的,音樂術語也不是隨便學幾個單字就可以自詡為專業。當一般想入門的民眾選擇了音樂AI,只會發現,AI產了沒辦法拆解的一坨音樂,拿給傳統作曲、編曲、混音、母帶,也沒辦法無縫接軌地好好增加入門民眾想要的效果、樂句、更動等等。最後,入門民眾除了開始批評傳統作曲編曲混音母帶不專業,卻也無法理解箇中滋味,只能拿著這坨音樂當作自己的音樂,這樣的人,其實也學不到什麼,更別說進步還是超越了。

   現在的音樂上架也是,只要有錢就可以請代理商上架到比較大的音樂平台(Spotify, Apple Music, Youtube Music等等)。這是在提升整體上架音樂品質,還是在平庸化上架音樂品質呢?新的AI音樂當然也有新的製作方式。但是如果下咒不足、語句設計不足、編曲強度不足,只是產出大量的平庸的AI歌曲,然後以為自己也是音樂製作人,開始大量發布。結果,只會導致平台上充斥著大量平庸又相似的歌,然後整天想著,怎麼音樂點閱率這麼低、聽眾這麼少。結果也就導致,你也是造就音樂平台平庸化的推手之一。(不過,這本來也沒有絕對對錯,因為這是一個潮流趨勢,由每一個個體決定的未來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